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时间:2025-07-03 08:53:53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导语】《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篇一

尽管我初中、高中历史学得很好,也看过不少历史书籍,我却从来没有详细了解过这段历史,当时一直很纳闷: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贫弱的新中国,面对的内忧外患还没有解决,毛泽东为何要帮朝鲜打美国?我隐约觉得,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国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决,但为何苏联老大哥没有插手,中国却急急插手?中国在当时做出的这个决策是否是必要的?老毛是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直到读了本书,我才豁然开朗,书中没有过多的纯粹理论式的说教,像讲故事一样为我们娓娓道来。我才第一次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开始积极准备攻打台湾,统一中国,南北朝鲜一触即发的战争,不光是两大意识形态的对决,还与中国的内政息息相关,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得意洋洋地派人秘密访问南朝鲜,露骨地表示,朝鲜战争对国民党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说救蒋介石于水火之中,因为南朝鲜若战败,苏联和日本之间的战略要塞全部归入社会主义阵营,占领日本的美国在远东地区便孤立无援,美国断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彼时,即使美国不直接出兵干涉朝鲜,也定会怀着警醒的心理援助台湾,不让台湾变成另外一个南朝鲜。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如果南朝鲜取得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心中的蓝图是:由中国东北重返大陆指日可待。

这便是,朝鲜战争中国面临的紧迫的形式,迫使毛泽东暂时放弃统一台湾的决策,出兵朝鲜。

非常戏剧性的还有南北朝鲜演变的历史:二战后苏联军队先一步进入朝鲜,美国人很紧张,担心苏联独占朝鲜,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这时,一个美国年轻人对着朝鲜北纬三十八度划了一条线,提议苏军驻扎在北边,美军驻扎在南边,杜鲁门很快采纳了这条建议,而厚道的苏联老大哥也欣然同意了,没有再继续向南。二战结束三年后,金日成已经在北朝鲜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委员会,这个年轻人一次次地为朝鲜完成独立奔走呼号,此时,厚道的斯大林觉得,朝鲜已经具备了独立条件,美国和苏联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撤离朝鲜,美国当然不想这么干,因为彼时,不管在组织机构、思想、政治、经济上,北方社会意识形态已经趋于成熟,而南方在麦克阿瑟老头的统治下还是一盘散沙,若让它们自己完成独立,最后的结果必然向美国不想看到的那样发展,朝鲜整个成为“红色的朝鲜”。因此,在二战还没结束的时候,作为日本与中国、苏联之间的战略要塞,朝鲜这个弹丸之地,作为两种意识形态僵持不下的焦点已成定局。居住在北纬三十八度线横跨村庄中的居民,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七十年,他们的回家之路将要变得多么坎坷。

为了和平观后感的初中生范文字 篇二

在我们抱怨当今生活不好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抗战时的生活是多么地艰苦;在我们浪费资源、浪费食物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抗战时忍饥挨饿的军人们,饥寒交迫的百姓们……

是的,虽然抗战时的环境不好,生活条件也很差。但是军人们却有着最可贵的八字精神。那就是“拼搏、奉献、团结、自强”。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历史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看见当时抗战的老英雄时,就如同看见普通的爷爷奶奶一样,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当他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不会太去理会。然而,当我们一旦了解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后,在愧疚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们经历了那样枪林弹雨的风火年代;经历了物资匮乏的战乱岁月。他们壮志凌云,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出生入死为国效力。如此的英雄壮举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虽然,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早已跨步走进了复兴中华的伟大时代。但是,做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对抗战的老英雄多一些敬意;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帮助。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这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抗战的英雄们攻坚克难,顽强生活在那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许多英雄伤痕累累,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然而不少英雄在现实中却生活简单默默无闻,甚至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待遇。7月1日学校开展了“礼敬抗战老英雄,争做美德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我们都前往融城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于鹤梅(抗日)、王兴家(抗日)、张育文(抗日)、李德洪(抗美援朝)共四位,还有6位当过兵的老人,当中张育文老爷爷还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历史课,他们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同学们听的心里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真正的英雄,从来就不只是活在历史和记忆里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心血和力量,让人们得以安生,使我们倍受感动。

礼敬英雄,当以美德为先,向老前辈们学习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但在生活中无需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只需从点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美德就是藏在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树立起我们的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积极学习,用我们的努力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美德,让我们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争做美德青少年。

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并把前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篇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伟大而深远。这其实已经是一个早已不需要再争议的话题了。谁要是还在这上面别有用心,说三道四,那只能说明谁的思想意识一定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很简单,就是对国家民族的基本情感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人大肆入侵朝鲜的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未来走向也在进一步的酝酿筹划之中。经过十几年内外战争的国家,的确需要好好的休养生息。可是,任何美好的愿望总是伴随着重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磨难而行的。失去了政权的国民党反动派,躲在台湾岛上依然野心不死,蠢蠢欲动,一是梦想着有一天借助国际国内形势的突然变化,反攻大陆,继续做自己蒋家王朝的美梦;二是他们坐看着共产党在军事上胜利之后,失败于治国上的外行。一贯支持蒋家王朝的美国人,岂能眼看着自己付出巨大心血扶持的傀儡政权就这样永远归于失败?朝鲜战争的爆发,固然有朝鲜自己的责任,可美国人的横加干涉,也是别有用心的。经过二战,美国人虽然获取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可许多事情的发展也大大出乎它的意料。最突出的就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也落到了世界观和它迥异的共产党人手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就已经让美国人头疼万分,再加上一个觉醒了的睡狮中国,那几乎等于要了美国人的命。介入朝鲜国家事务,就是其遏制新中国,牵制苏联的战略需要。

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在战争中获得了空前的利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成了同盟国里理所当然的老大。因此,干什么事情都率性而为。它出兵朝鲜,几乎近于肆无忌惮。首先 ……此处隐藏3952个字……,中国人民爆发了巨大的民族创造力,沉郁百年的民族活力骤然迸射,社会主建设掀起了高潮,各项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从此,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打破,世界各地掀起了风起云涌的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国家与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鼓舞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一个个砸碎了殖民主义的锁链,赢得了国家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就此说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具有它无可争辩的世界性伟大意义。

七、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后人勇敢前进。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充满铁血意志的日子,志愿军身上所涌现出的可歌可泣事迹,感天地泣鬼神。不管是上甘岭战役的殊死搏斗与寸土不让,还是盖马高原上冰天雪地之下的不惧严寒饥饿与顽强坚守;不管是三十八军挑战人类极限创下的夜行军奇迹,还是松骨峰战斗中与敌人誓死决战全部牺牲的英雄群体;不管是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还是烈火焚身岿然不动以身殉国的邱少云;不管是勇堵敌人抢眼的黄继光,还是为救落水朝鲜儿童献身的罗胜教,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和意志,都将成为激发民族斗志的精神财富,永存于民族历史的长河之中,永远激励后世子孙去品味、去感悟、去汲取、去奋斗。

今天,当我们的和平建设遭遇到空前危机与挑战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就更具有它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四面围堵中国,并在中国国内到处安插它的代理人,无时不在霍乱着中国。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相攻击,真的再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积极传承发扬志愿军保家卫国的精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内锄奸贼,外御强敌,确保我中华古国与天不老,佑护我民族精魂与国无疆!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篇四

六集纪录片《为了和平》,其传递的深远影响遍及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度将“抗美援朝”改成“朝鲜战争”的小插曲,又在《为了和平》纪录片片中得到恢复。正由于风向转变,因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已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记忆时刻再获重视之际,就相关影响做一回顾,其主旨显然意向深远。情况很清楚,曾令国人热血沸腾的血与火的壮丽图景由一系列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而再度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回味和怀想,其深远价值并不限于历史记忆,更与中国未来构成密切关联。

自鸦片战争以来便留给世人的中国孱弱可欺的形象因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残酷血战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则拉开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尽管已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可泯灭无数记忆,但这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和重新勾画世界政治版图的由两个大国在二战后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则永远也不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模糊。如果能将美国在朝鲜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加以比较,志愿军官兵在朝鲜战场所展现的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精神着实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而其屡屡创造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则更可为未来解决相关争端提供有益的启示。

抗美援朝重绘世情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自1840年以来开始的追求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时曾指出:一百多年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除赢得对日作战这唯一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外,其余的对外战争皆以签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然而,即便这唯一一场胜利,也不被西方承认;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是被美国主导的太平洋海战和随后投掷的原子弹制服,中国在二次大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因积贫积弱的往昔纪录而不被普遍承认。正因为背负着倍受欺凌的屈辱历史,以致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人口规模已达五亿的新中国的傲然独立并没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对比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开端,相反,她再次被视作可轻易予以扼杀的对象。美国公然作出的全面卷入朝鲜内战并将其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而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的战略安排无疑是其蔑视中国主权和安全并企图随意凌辱中国的骄狂姿态的真切体现。

然而,具有超凡的军事胆魄和洞微悉见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国统帅不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惊人决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无畏又多谋善断的将士更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变幻莫测的战略战术而使得这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非对称战争结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结果;能有效对抗在装备、补给等各方面远胜自己上百倍且训练有素的强大美军并最终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

可以认为,抗美援朝不仅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延续百年之久的中国听任列强随意宰割的屈辱历史由此宣告终结,而向来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强大国家可以为所欲为的霸权体制也由此而发生根本性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这场战争之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和平来说,其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则愈发显得持久恒远。很难设想,如没有朝鲜战争所充分体现的中国人的勇气和战力,英国会心甘情愿的放弃对有东方明珠之誉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为了并不太知名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英国不惜对阿根廷发动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战,并因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至今仍旧将该群岛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夸张地断言,香港与澳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相继顺利回归,在相当程度上是得益于从表面上看与其没有直接关系的抗美援朝的潜在影响的。

抗美援朝与港澳台有牵连

然而,中国努力近七十年的两岸统一问题却至今没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尽管大陆为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岛内政局却出现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趋向;始终不接受九二共识的蔡英文以为,只要引进一些先进武器,然后再得到某国安全保障的承诺,其就可以在对抗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胆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顾忌。

其实,建立在如此判断基础上的政策制定不仅浅薄无知,同时更是对台湾民众命运的不负责任。近七十年前,中国刚刚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综合国力较之美国何止是霄壤之别;但经过全国解放后的多方面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较之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与美国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则更是大为缩短。过去,为新生的共和国不被扼杀,中国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兵朝鲜,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备与任何强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的情况下,其又焉能不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而阻遏“台独”并走向统一?!

坦率而言,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的台海战争之所以始终没有启动,并不是因为中国在某国可能干预的压力下而不敢轻举妄动,而是对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才是大陆在对台动武的问题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国土面临着被分割或两岸统一的目标因台湾当局的坚决抵制而迟迟不能实现,那么,即便让中国再接受一场比朝鲜战争更残酷、破坏性更严重的由两岸内战演变成中外之间的新战争,中国都不仅将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实现既完成统一大业同时又有效抵御外来干涉的既定目标。抗美援朝的积极意涵适用于台湾。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