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小学德育论文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一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他们在家庭当中尽可能地不去参与家务劳动,这从道德教育方面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劳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良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引入生活化策略,可以为德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的实施途径。从激活的角度出发,考虑德育的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论文 篇二小学德育论文1900字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正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影下,教学质量是显性的效益,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重智育、轻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近年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与督查体系,督导流于形式,评价缺乏依据。在学校层面,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人员保障,教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复杂多元的思想状态和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学生个人品德和心理问题所次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和师生矛盾也比较突出。在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心理发展正呈现着一种独特的群体特征,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状,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心态、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二、正确把握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孟子说,“心庄则体舒”,“尊德乐义,可以 ……此处隐藏16252个字……是一个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良好行为养成上,都能够达到要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道德;品德;育人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建设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极其的重要。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相关方面的培养不仅仅是在教学任务方面,而且还在“传道”方面,还在育人方面,要让学生不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让小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教师要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对于这个群体而言,其自我控制力、自我意识力相对较差,其行为正处于模仿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言传身教对其进行教学,特别是注重对其德育教育的培养,帮助他们能够真正的养成勤力、勇敢、质朴、善良,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率先垂范,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比如,教师在上课时无论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还是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自身的魅力,特别是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良好道德修养的魅力不断激励着学生,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中进行了德育教育。
二、教师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各科教学都包含了德育方面的教育,主要以小学语文、小学品德等为主。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的内容都和德育教育休戚相关,如一些古诗、寓言故事,等等,教师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不断的学习到相关德育知识。教师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学生每写一篇文章,都会有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对德育进行正确的理解,从引导学生“读义”到“悟道”的过程,是一个德育教育的最佳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等等,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又如,通过对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文章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向英雄们学习。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自身的语言、语调的使用,通过对一些课文生动的讲解,富有激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共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2.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德育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讲述,对学生要能够将上述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灌输,让学生喜爱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元素,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有趣性和可读性,让教者让学生学逐步变成学生主动学。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相关方面的内容,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理解到德育教育的真谛,让自己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能够树立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德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的道德理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的将这个主阵地发挥起来,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注重教学的亲和力,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教师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最终使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让课外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让教师能够通过主办一些主体班会、主题活动、各种参观活动等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精心的安排指导下可以围绕特定的一系列活动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又如,在教师节当天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对教师进行感恩;如在国庆节到来之际组织一些专题活动,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不断的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开展德育教育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受到相关德育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我爱五星红旗”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每年开展“雷锋纪念日学习活动”来发扬雷锋同志的优良品质。教师还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师要能够建立家校共享的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学生在家庭的时间也需要进一步利用。教师要能够和学生建立教学共享的德育教育。所谓家校共享,指的是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家长能够对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以来,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在家庭的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双结合,从而使整个课堂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紧密的形成一种共享模式,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家长要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如要读一些学习英雄故事的书、读一些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书。教师这些作业布置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是否在家中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都需要家长进一步进行配合。家长要能够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能够深入的阅读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在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家长要做好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及时和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德育教学中的困惑。
五、教师要能够建立德育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
小学阶段,如何对学生德育教学进行评价和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教师要能够建立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德育教学,特别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及时的查找自己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及时的帮助其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建立一种必要的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教学反馈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六、结语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教育开展得更好,让德育教育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和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学习德育教育的情况,让德育教育在校内和校外都能够更快地进行,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学整个阶段中。
参考文献:
[1]张春玲.试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13).
[2]黄莹.基于“一校三门”德育管理模式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3]丁娌.小学德育教育在时代大潮中扮演的角色[J].亚太教育,2016,(23).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德育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