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语: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范文 篇一【关键词】西部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党的十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2013年5月,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今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达16.8万人,比去年增加5000人,再加上历年没就业的4万多人,总数达到21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做好毕业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重担。尤其对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而言,构建完善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吉林西部高校在创业与就业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如今还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出路。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人才的缺口很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带来了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西部高校和西部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目前西部高校在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且研究的实效性不强。西部高校对于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大都从某一方面或环节以专题形式进行的,缺乏系统性。而且一些专题研究深度挖掘不够,仅限于问题的发现和方案的提出,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目前,西部高校对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大都是对一些以前或其他地方现有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地调查研究很少,致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高校学生大部分创业就业活动还处于自发状态。
(三)系统建设限于理论层面,实践工作进展缓慢。对于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来说,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现在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就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的系统研究项目太少,一般都是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某一问题的探究。从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来看,西部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进展缓慢。
二、构建吉林西部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一)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障,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的组织体系。高校应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和其他创业教育的专职部门,负责制订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和推进措施;负责学生创业就业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加强有针对性地创业就业教育研究;负责对学生创业就业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等管理工作,增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契合;负责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组织或平台,以有效开展创业就业活动;负责与院校其他部门协调运作创业就业活动,尤其是要通过联合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及学生会等部门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组建各种形式的创业就业团队,促进创业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就是将创业教育整合到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一是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与实践。三是要加快课程改革,尤其是要加强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为其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多维的知识基础。四是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弹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以校园创业文化为载体,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的活动体系。高校要重视校园创业文化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以提升学生对创业文化的认知,从而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的活动体系。首先,要加大创业就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创业教育思想深入师生之心。尤其是一些创业就业典型的树立及宣传,可以将创业文化和精神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增强创业文化和精神的感召力。其次,要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创业就业实践活动,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营造“人人有激情,人人能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第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论坛、模拟创业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中汲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四)以高校创业制度为基础,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的保障体系。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一要建立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创业教育的各层面、各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以规范和完善创业教育行为,保障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要建立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前期保障。三要建立创业教育的考核机制,对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情况进行系统的考核。已经建立学分制的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创业教育学分。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范文 篇二[论文关键词]创业;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理论
一、创业的内涵
何为创业?顾名思义,创业就是创立事业。创业在《辞海》中给出的定义是“创立基业”。理论界对“创业”这一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罗伯特·荣斯戴特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的财富的动态过程。霍华德·H·斯蒂文森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并进一步指出,创业可由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报政策。美国巴布森商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联合发起,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丹麦、芬兰、以色列等10个国家的研究者应邀参加的“全球创业监测”项目,把创业定义为: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如自我创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清华大学姜彦福、林强、张健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在各个学科领域又衍生出不同的创业研究方向。学术界关于“创业”的定义,目前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比较早的定义,如一个人为了利润而承担风险,去组织和管理一个企业;加特纳认为,创业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创业者的个人特性和他的创业行为结果两个方面;华盛顿大学韦斯伯教授的定义则非常简单:创业就是商业进入,不管该方式是通过创建新企业还是收购,也不管该行为是独立的还是发生在现有企业内部。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郁义鸿等人的定义: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 ……此处隐藏7238个字……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建议。
(四)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参考文献[13]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可使大学生转变“就业靠国家、靠父母、靠关系”的旧观念,树立就业靠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创业观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14]分析了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高校、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15]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主要从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界定创业教育的内涵,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统称,涉及多种课程,可以界定为: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险精神、冒险精神等精神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以开发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
(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16]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应主要从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17]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评价方法,设计了质量控制系统结构,主要由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方法、评价指]www.[标体系与质量控制系统组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特点
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文作者机构分布的集中,94.44%的作者来自高校的教学与管理部门;二是发文期刊类别的集中,97.22%的文章发表在大学学报、教育与科技类期刊上;三是发文的年代集中,77.77%的文章发表于2004~2006年;四是发文的内容集中,75.01%的论文内容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途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内容分布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教育模式、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体系,而且还涉及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各类学者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完全相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论文作者注重从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研究创业教育,并探析了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校教学部门的论文作者注重从创业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体系等角度着手研究;统计学领域的论文作者则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虽然各类学者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但也存在交叉,体现出各自的部门职责与专业特色。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论文作者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调查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
发展性主要体现在论文作者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紧贴时代,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一般的理论探讨与定性分析,而是更注重采用实证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时代背景等具体情况进行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较窄目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服务系统、支持系统、政策、成本收益等问题则很少有人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过于笼统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教育模式的构建上,而对运行机制、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很少目前还很少有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本投入与预期收益问题进行研究。
(二)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
一是必须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领域。应对社会上关于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加以借鉴,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素质、投资收益、资金获取、服务系统以及对就业的促进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途径的研究。尤其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方式与保障机制予以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方式与保障机制是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关键。
三是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筹集方式、融资渠道的研究。应积极探讨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资金筹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筹集方式、融资渠道,探索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资金保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2).
[2]于源溟,明辉。试论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利用时机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3]黄挚雄,罗安,杨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1).
[4]陈灿军。略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索质教育[J].求索,2004,(1).
[5]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2006,(1).
[6]刘彩生,李国峰。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7]戴育滨,张光辉,张日新。浅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技创业,2006,(6).
[8]罗美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9]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10]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透视[J].大众科技,2005,(10).
[11]陈丽影。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3).
[12]古月明。零陵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3,(5).
[13]施菊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就业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7月上).
[14]袁美学。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5,(9月下).
[15]韩力争。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3).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论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