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财务管理实训报告【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财务管理实训报告 篇一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了财务管理课,期末学校跟着安排我们进行财务管理实训。以下是这次实训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实训在期末进行,时间为从6月17号至6月24号,共10个课时,大概持续一个星期。这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按模块教学所掌握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知识,全面检验我们财务会计核算综合运用技能,加强我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为今后从事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而特开展的。这次实训要求我们能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并能为评价和改进财务财务管理工作及为未来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实训内容分为三大块:一初步分析,二财务指标分析,三综合分析。
实训开始的第一步骤是公式计算。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上的数据信息,再通过特定的公式把各项指标的结构比率、增长额和增长率等项目计算出来。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最要是考察我们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只要你熟悉公式,懂得运用公式,然后对号入座,几乎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要计算的数据比较多,相对就变得繁琐,毕竟是一环扣一环的公式计算,这要求核算人员工作态度仔细严谨。由于实训要求书面书写清洁整齐、规范、严禁挖乱、涂改和使用涂改液,所以我做的时候先在草稿上做一次,确认无误后,再填入实训资料。我平时是属于比较认真学习的那一类,所以这个公式计算没到四个课时,我就完成了,进展得相对比较顺利。可是进行第二步骤运用公式分析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第一步骤公式分析、评价,也就是这次实训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最精髓的一步,也是这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目的。
第二步是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初步分析。资产负债表总体分为三大块: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而其中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每一大块到每一小块,再到每一小块的细分都要进行分析小结,这点对初学者来说要求不低难度不少,或许是老师对我们期望值相当高,希望通过高要求打好我们基础,所以才安排大题量并细分析。
大体上的资产总额结构分析,流动资产结构分析、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等,然后再细分下去的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应收票据分析、其他应收款分析、存货分析等,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们的讨论,我还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可是明细的预付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再建工程,就不知道怎么作出总结好了。后来在课本上大量并且细微阅读有关内容,在网上大量疯狂的搜索有关资料,再根据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渐渐的领悟很多财务分析的问题,譬如对预付账款的分析,开始我只明白预付账款的字面意思,就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帐,就算此帐户增加或减少其实对资产总额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后来通过查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其实预付账款帐户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判断企业有无做假的可能,股东的信誉是否良好。一般股东喜欢通过预付账款帐户抽逃资金,即以预付的名义占用转移企业资产,如果你分析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时候,发觉它的短期偿付能力达到公认标准,而却无法履行自己的偿债义务,这种状况下,必要分析它的预付账帐户,看它预付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如果比重过高,那就有可能说明企业股东有抽逃资金可能,应立即进行处理。
通过上述这个例子,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要注意不仅要明白各个帐户的书面含义,还要了解各个账户实际应用上的含义。
还有一点是要善于结合分析,即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要结合利润表,譬如分析应收账款账户的好坏,就要结合销售收入的情况,企业的信用政策;分析负债结构时,究竟需要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呢?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就得通过销售状况的好坏来判断,如果企业销售稳定增长,则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量,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反之,如果企业销售处于萎缩状态或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大量借入短期债务就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销售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而销售大幅度波动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
第一步是财务指标分析,莫过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强弱。这步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一般通过计算出那些指标比率就很清晰了。
第二步综合分析跟指标分析的做法类似,可难度稍高,需要联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
通过这次实训,我学会了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财务报表,正确、合理评价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水平、获利能力以及企业发展趋势。同时时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例如会计知识不扎实,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会计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我应该朝着这几个方面努力去提高,提高自己的财务分析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加强团队合作,朝着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会计人员进发。
财务管理实习报告 篇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年暑假我体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接受高校教育的一个必经过程,要想让自己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必须实践,而实习就是入职前的预演。实习既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实习属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的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地融入到工作当中去。我想大家都知道,虽然任何单位或组织都设有财务部,但在很多事业单位有些账户是不必涉及的,所以我选择了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
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体现的是一种规范,会计还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并参与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所以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到企业财务部门去体验财务工作的实际操作。
二、公司情况
我实习的地点是XX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民营企业,从事轴承的购入和转销等商贸活动。公司设有采购、销售、财务等部门。而我是在财务科进行的实习。财务科设有科长一人,两名会计和一名出纳。
三、实习内容
1、原始凭证的整理。
2、原始凭证的核签。
3、票据的 ……此处隐藏7451个字……样处理会比较合理:
购进货物
借:原材料
预付账款-待抵扣税额
货:银行存款
期末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货:预付账款-待抵扣税额
期末没有去认证的放在预付账款中
3、原材料采购涉及暂估的问题
企业采购原材料通常会由于销售方的原因而迟迟没有开具发票的问题,企业没有取得销售方的发票通常不能依此确认原材料的所有权问题,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的这些交易由于没有发票,故不能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期末企业对这部分资产已经使用的情况下,应当对些部分的存货进行暂估入账,暂估入账又涉及税费的问题、发票何时才能到达的问题,综合所见实务中的几种暂估入账的处理对其进行的思考如下:
第一种方法:
借:原材料(材料价款和税费)
货:应付账款
月初红冲回
借:原材料
货:应付账款
发票到达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
货: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货:银行存款
此种方法由于原材料的暂估中含有税费,如果当期已经生产销售完成的话,而后期又取得了进项发票的话,企业的成本会虚高。
第二种方法是原材成本中不考虑进项税的问题,直接按原材料的成本入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未到发票的存货采购进行严格的控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不含税费)
货:应付账款
月初红冲回
借:原材料
货:应付账款
如果预先支付税款
借:预付账款-----待抵扣进项税
货:银行存款
发票到达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
货: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待抵扣进项税
实务中还有其他的账务处理方法,此处不列出来。
对此的总结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粗略的描述未开具发票的应该按暂估入账,但对实务中的财务处理系统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此的认识是暂估入账涉及到的进项税和迟迟到次年所得税纳税申报还末开具发票的问题。
(二)销售与收款的实务流程
企业销售与收款流程主要是,销售业务员接受到销售订单,业务员对销售事项进行协议并制作销售单,销售部门领导确定销售的单价,再由相关领导确定赊销政策,上述事项确定完后,销售单一份传递给仓库,一份传递给客户,一份给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自己留一份,仓库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单发货,仓库制作一式三联的发运单,一联仓库部门留底,一联给财务部门,一份给销售部门(具体其他企业可能会有不同),最后财务部门根据销售合同、销售单、发运凭证等开具销售发票,确定应收事项。
1、应收账款的问题
该公司半年的应收账款增加2亿多,所实习事务所对应收账款的增加表示极大的怀疑,所以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大量的程序以验证其是否真实发生的。在对应收账款的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问题相关问题如下:
企业应收账款与购货方对账发生不一致问题。企业销售时销售发票账面上有两家公司开具,但实际中只有一个公司的委托凭证。企业的销售合同都是同一个模式。应收账款开具发票的问题。
根据上述问题,该公司的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应收账款书本只是涉及如何核算,即发生的一笔销售如何进行分录处理,期末如何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处理,以及对应收账款是否发生减值进行处理。实务中这样的会计处理是很简单的,而主要是应收账款所依附的凭据是否充足,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发生。结合理论与实务,对应收账款进行思考如下:
企业的销售流程是否明确,销售是否有足够的凭据来支持,销售过程中会发生哪些销售政策,销售的发票处理问题。
2、存货发出的问题
书本最为理想的存货核算只是简单的借:主营业务成本、货:库存商品,但最难的核算也是成本结转的问题,成本核算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一块,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要经常下车间去了解工人的生产情况,但又不能摆架子,工人的理解你来了是认为来监督他们的,因此也要注意下车间的量。
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是产生差异的原因。)
3、销售发票的开出问题
本次实习从企业的实务中了解到了销售发票的开具流程,即在什么情况下开什么不情况下不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财务部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应从仓库部门那取得发运单,从销售部门处取得经批准销售的销售单,并经过他人的独立核查比对,然后方可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从该企业也看出一些问题,有些发票后面没有附件(发运单和经批准的销售单),由此加大了对销售发票的开具理解,要是没有附件,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可能会出现问题,有可能是企业虚开发票,虚增收入,也有可能暂时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等情况。
作为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对这方面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便于以后在实务中能够很好的开展工作。对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进项抵扣的过程:先要对取得进项发票用一个扫描的机器扫出来,然后到税局再去比对扫出的结果(看看是不是合法的发票,要是合法认证通过,不合法不通过,认证通过进项成立)。对于进项转出等也相应申报。销项税的过程:申报已经开具发票的销项额,申报未开票的销售额(实务中偷税主要从这里开始的)申报其他免税等。
由于会计事务所的职业情况带有很大的自由性,本次实习处于一个很轻松的环境中,对于事务所的相关规定都能够遵守的(如保密、独立性),事务上班的时间不太稳定,有项目的时候忙的很,没有项目的时候就比较闲。
总结:作为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会计理论是否能够用于理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如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感觉偷税是小企业生存的必须之路一样的,所以才会出现实务与理论的太大差别,实务中讲究能够避多少税、偷多少税的问题。带着千万的疑虑走进大三的会计理论课堂,相信在以后的理论课上能够对所学有更多的反思,能够想到如何去学会那些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习心得融入到一起,做到从理论到实务再到理论,最后将实务做的更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财务管理实训报告【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