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广场舞”APP向老年人非法集资折射涉老“数字诈骗”亟需治理

时间:2025-05-07 08:52:55
“广场舞”APP向老年人非法集资折射涉老“数字诈骗”亟需治理

“广场舞”APP向老年人非法集资折射涉老“数字诈骗”亟需治理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检察蓝守护夕阳红”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情况,发布第二批检察机关惩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中,刘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是一起利用老年人精神娱乐型需求设计的骗局。刘某平等人专门针对老年人广场舞这一兴趣爱好,设计兼具交友、投资等功能的应用软件,进行非法集资。近年来,涉老“数字诈骗”层出不穷。

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是越来越便捷了。然而,对不少老年人来说,由于对新技术手段的掌握不全面,反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人缺少互联网知识和使用技能的弱点,便将“黑手”伸向了老年人群体。目前,用“数字诈骗”老人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利用老人渴望健康长寿,对“保健品”情有独钟的心理。老年人群体有些受疾病困扰,有些关注养生延寿,保健类产品需求较大。不法分子通过向老年人发送保健品的推销信息,诱导其添加微信详询。随后利用话术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后,诱导其转账汇款购买大量假冒伪劣的保健品或收到款后直接拉黑受害者。

2、利用老人怕亲人认为自己“没用”的心理,想通过投资赚钱证明“实力”。以“虚拟货币”形式诈骗老人是近年常的手段,不法分子通过群发送虚拟货币类信息,以投入少、高回报为“诱饵”,诱导老年人进群。之后诱导老年人下载注册某App并进行投资,让其购买大量的自行发行的虚拟数字货币,来骗取其钱财。这类虚拟货币诈骗往往是以“低投入、高收益”或者“零门槛零投资”的方式出现,不法分子号称通过手机就能“挖矿”,让部分老年人尝到甜头后加大投资,最后令老年人的钱财打了水漂。

3、利用老有一定积蓄,通过忽悠理财增加收入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机构员工向老年人发送短信,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并诱导其添加微信沟通。随后谎称在线购买引导老年人向其转账,当老年人意识到受骗时已被其拉黑删除。不法分子往往对其所谓的“资质”和“产品”进行包装,获取老年人信任,再通过虚构项目、高收益诱导老年人充值投资“拉人头”,虽然这种“投资”一开始能令老年人尝到甜头,但很快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无法提现,甚至失联拉黑。

4、利用老人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实施养老保险费等方面诈骗。不法分子向老年人发送带有钓鱼链接的短信,以提升养老金收益等噱头,诱导其点击链接详询,点击链接后被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导致其账户钱款被转走,财产受到损失。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理财和金融产品的认知不足“钻空子”,利用老年人容易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的心理,套取老年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后,将钱财盗走。

诈骗分子也会借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身份,或者说认识相关人员,给参保老年人较大优惠,或者要求他们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声称能够获得永久性养老退休金,随后将钱骗走失联。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法分子还会冒充防疫部门,向老年人发送带有钓鱼链接的短信谎称其健康码异常,需要点击链接确认个人信息。老年人点击链接被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随即被不法分子盗刷账户内钱款。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下黑手”,宣称可以解决健康码故障,通过小程序、链接等诱骗其输入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随后进行钱财的盗取。

5、利用老年人对新兴网络世界的认知模糊,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发送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或邀约老年人参与互联网广告点击发放劳务,要求受害人联系兑奖、投资,声称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加盟费、入门费等来实施诈骗。

6、利用老人情感缺失,实施精神娱乐型诈骗。有的犯罪分子利用独居老年人的情感缺失设置感情骗局、亲情骗局;有的则利用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设置骗局。

面对不断翻新的涉老骗局,需要老人、社会、政府综合发力,才能有效遏制对老人进行“数字诈骗”情况的发生。为此建议:

1、老年人本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心。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心理,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凡是有人要你出钱,一定要多个心眼儿,不能轻易把钱拿出来、送出去。其次,老年人的子女应多陪伴老人,帮助老人们树立防范意识。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2、整治违法违规涉嫌诈骗App,还需要监管部门、应用商店平台多管齐下。打击涉诈APP需要多管齐下,在监管部门之外,被假App仿冒的正规App不能坐视,需要拿起法律武器,而应用商店则需要严把App入驻关。当下扫码应用非常普遍,按照法规,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买卖。

3、社会层面做好老年人防范诈骗的宣传教育。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格局,形成养老反诈宣传教育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布图文、漫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作品。在老年人的互联网平台应用方面,可由当地公检法联合各个专业领域的养老反诈教育宣传志愿者,组织一系列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单页,揭露养老诈骗、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诈骗套路,面对面宣传防范养老诈骗知识。还应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反诈骗讲座,观看反诈骗影视作品,引导曾经的受害者现身说法等,努力丰富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教育的形式。

《“广场舞”APP向老年人非法集资折射涉老“数字诈骗”亟需治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