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渔夫的故事(多篇)

时间:2025-05-05 08:53:03
渔夫的故事(多篇)

[引言]渔夫的故事(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渔夫的故事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预习要求:熟悉故事情节;练习对话朗读。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择要板书: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下面老师请问大家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几个部分?齐答,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1)喜悦好奇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写出渔夫思想的转化,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魔鬼,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这处心理描写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渔夫之所以能战胜魔鬼的根本原因,也使故事情节发生了 180度转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过渡: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口语化……”,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指名举例说明。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九、课后作业:“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    善良有智慧是非分明

魔鬼    邪恶狡猾无恶不作

渔夫的故事 篇二

《渔夫的故事》课堂实录是“杏星怀”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课例,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梅辉坡小学  解曙昱老师的优秀课例。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接着刚才的游戏,我再说一句: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渔 ……此处隐藏3134个字……要杀了渔夫。

生:我认为魔鬼说的话根本就不可信。它说谎成性,当渔夫把它关在小瓶子里时,它不是说刚才是开玩笑的吗?

生:对,它说的是谎话。魔鬼自己说,它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那就是说,它净做坏事,哪会懂得报答别人呢!另外,杀人是它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要杀害渔夫了。

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呢?从中我们又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找一找魔鬼的形象。

生:魔鬼凶恶、无耻、狡猾。

生:我认为魔鬼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你看,他告诉渔夫,自己被所罗门关在胆瓶里时的遭遇,一点也没有隐瞒。让渔夫知道了自己的弱点,这不是很诚实吗?而且魔鬼因为在前三个世纪的时候没有人去解救它,所以他立下誓言:“谁要是在这个时候来解救我,我要杀死他,不过我可以让他选择死法。”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师:……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节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一说文中的魔鬼是什么样的形象?”当很多同学纷纷指出魔鬼的“凶狠、无耻”时,一个男生却得意地提出了他的新观点:“我认为魔鬼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你看,他告诉渔夫,自己被所罗门关在胆瓶里时的遭遇,一点也没有隐瞒。让渔夫知道了自己的弱点,这不是很诚实吗?而且魔鬼因为在前三个世纪的时候没有人去解救它,所以他立下誓言: ‘誰要是在这个时候來解救我,我要杀死他,不过我可以让他选择死法。’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吗?”这时我在点评时肯定了他敢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再读文章,激起争论:魔鬼在渔夫面前是否一直诚实?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当魔鬼觉得渔夫不足惧时,他觉得无需撒谎,特别嚣张;当他错把渔夫当所罗门或者渔夫再次把它关进胆瓶的时候,他就撒谎了,这种变化不恰恰证明了魔鬼是狡猾的而非诚实的吗?

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发现。试想,如果没有通过价值引导来点化,课堂上怎能有如此精彩的“变奏曲”呢?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渔夫的故事 篇四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笑逐颜开、披头散发、倒霉、恩将仇报、起誓、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课前准备:《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品,导入新课。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神奇的书,你知道这本书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象与作品的想象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到阿拉伯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争——《渔夫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接下来,老师想开展比赛,看谁能把长文章读短,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有信心吗?

二、探究活动一:快速阅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2.用3分钟阅读全文,检查词语的认读。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上“渔夫”和“瓶子”,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三、探究活动二:分析魔鬼的外貌。

渔夫对战的魔鬼形象如何?学生找到句子,并速记描写外貌的语句,说理解。

(让学生明确:运用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凶恶特征。)

相比之下,渔夫就显得非常——(弱小)

此时,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吗?

四。 探究活动三:分析人物形象。

是啊,弱小的渔夫却战胜了凶恶可怕的魔鬼,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吧!

1、同桌二人分别扮演渔夫和魔鬼,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你所扮演的是个怎样的人,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点出重点词,可以简单地写下词语)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对魔鬼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

使学生明白,(魔鬼无恶不作、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又是狡猾的(编理由)、说谎成性(开玩笑、求饶)、卑鄙无耻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恩将仇报)的,愚蠢上当)。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板书人物性格,指导感情朗读。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五、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①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②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七、作业。

①一课一练。

②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②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的兴趣。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瓶 钻出    魔鬼

要杀

引诱入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渔夫的故事(多篇)范文。

《渔夫的故事(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