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精选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活
动
案
例 (湖北省恩施市板桥中学
邓升奎)
活动对象:板桥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
指导老师:邓升奎(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活动时间:周3下午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约5课时完成);
活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用 具。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手机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拥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下载一些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东西,上课时间偷偷发短信,玩QQ,晚上就寝后躲在被窝里玩聊天、玩游戏。有很多学生使用了超级QQ且长时间登录在线。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校为了规范管理,防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玩游戏,或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等,规定中学生不准在校使用手机,并且组织了几次收缴学生手机的行动。
但是,我校是农村寄宿制中学,而且实行的是十天一放假(上两周课,放四天,这是为了给较远学生节省来去的车费)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手机就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所以,真正严控手机的使用,对这部分学生又实在是有点不人性;手机的“双刃剑”的矛盾在我校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管理的方式上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于是考虑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讨论、思考,从中找到适当的答案。使学生能自觉去权衡利弊,规范行为。同时为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体现人性化。因此产生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一、主题内容
(一)准备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从而自觉做到趋利避害,真正使手机发挥积极功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2、正确认识手机的“双刃剑”作用,为学校规范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活动内容:
1、调查学校实际拥有手机的人数;
2、根据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3、组织辩论赛——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结合实际,给学校拟写一份《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与统计本班、本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
2、找出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收集整理材料;
3、组织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
4、组织拟写《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5、材料收集与整理、展示、评价;
活动准备:
1、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
2、制定活动方案
准备相关材料(如照相机等)
3、辩论赛场所、主持人和辩手的确定方案及辩论材料;
4、方法指导。
(二)活动阶段(3课时)
第一
课
时
1、调查班级、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
由于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准使用手机,所以在调查中,学生心存顾虑,拥有手机的学生怕被收缴,为了获取真实数据,我向学生说明只是做调查、统计数据,不会因此报告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由此打消学生的顾虑。我首先在八(3)班进行调查,有35人拥有手机,然后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其他班级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通过调查,获得我校八年级四个班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如下:
班
级
八(1)
八(2)
八(3)
八(4)
总人数
学生数3 5 6 4
258 有手机
人数
3 6 8
3 5
2 7
126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校八年级学生中有接近一半(48.8%)的学生拥有手机。
2、提出活动主题。
针对在学校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有近半数人拥有手机的情况,提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
3、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首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使用手机情况或观察到别人使用的情况,通过思考,写出其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分小组进行综合、整理出本小组综合材料。
4、小组综合材料展示
(1)各个小组选派一人根据总结整理出的本组综合材料,面对全班进行宣讲;
(2)收集各组宣讲材料,综合整理,得出综合材料;
(3)班级整理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附:统计情况如下:
利:(1) 小巧玲珑、携带方便;
(2) 便于查看时间;
(3) 可以设置铃声,提醒人们不忘事,(比如叫起床);
(4) 便于与家人联系 (打电话、发短信),
(5) 方便同学、朋友之间互通信息;
(6) 方便上网查资料及下载资料;
(7) 方便看电影、电视等;
(8) 可以听歌、学音乐 ;
(9) 可以拍照片、摄像,记录生活点滴;
(10) 可以提高打字水平、熟悉手机的使用功能等上网必备的现代技术手段;
(11) 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增长见识;
(12) 遇到危险,可以打求救电话;
弊:(1) 沉迷游戏 ,影响学习;
(2) 玩游戏、看电影,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视力;
(3) 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4) 上网成瘾成迷,导致精神恍惚、身心疲敝,进而厌学;
(5) QQ聊天,干扰正常学习;
(6) 长时间登录超级QQ,费时费力,加重经济负担;
(7) 手机短信的隐蔽性,为学生之间早恋提供方便;
(8) 考试时利用手机发短信作弊; (9) 传播不良信息,激发犯罪意识;
(10) 就寝后躲到被子里玩游戏、聊天、发短信,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休息。
(11) 盲目攀比,导致学生利用手机炫耀、炫富,增加学生虚荣心。
(12) 玩手机易导致学生滋生懒惰行为。
5、确定辩论赛主题、主持人、负责人、辩手
根据学生总结出的使用手机的诸多利弊,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 ……此处隐藏14550个字……
(1)学生汇报。
(2)实验模拟演示
同学们,你们明白像这样一个滴流的水龙头一个小时能集到多少水吗?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结果集到这样的4瓶水,也就是2千克水(实物出示)。在那里请同学们算一笔账,请看屏幕算一算(出示课件)。答案:一天就能集到48千克水;一个星期能集到336千克水;一个月能集到1440千克水;一年能集到17520千克水。
(3)教师评价
3、小组三:电的浪费的调查
(1)学生汇报
(2)教师评价
4、小组四:粮食浪费的调查
(1)学生汇报
①在我们的调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组的同学采访了很多同学。我们组的很多同学都亲眼目睹了教师和同学们剩菜剩饭的现象。(汇报现象)
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③是呀,食堂中的浪费现象实在是太严重了,为此我们还采访了食堂的阿姨并且写了篇采访记呢!
(2)教师评价
5、综合组
(1)教师:综合组的小朋友对学校里的浪费现象进行了综合调查,设计并发放了问卷,并采访了一些同学和有关教师。他们问卷的结果怎样?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汇报吧!
(2)学生汇报
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②说说采访中发生的故事
(3)教师小结:从刚才五个调查研究小组的汇报中,我们听到了一串串的数字,又看到了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学校里浪费现象的普遍性。作为你们,亲自体验了这个过程,你们的心境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家说什么?(行动起来,拒绝浪费)
三、行动起来,拒绝浪费
1、师:是呀,身为学校的小主人,应对学校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我们真的不能坐视不理。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都有节俭意识,行动上杜绝浪费呢?此刻我们各小组也已经想出了拒绝浪费的招儿,请看看他们的汇报吧!
2、各小组汇报
(1)制作节俭小书签
(2)有关节水、节电、节俭粮食的漫画
(3)节俭小报,在学校宣传窗里加以展出
(4)制作节俭告示牌
(5)三句半说唱方式:勤俭节俭三句半
(6)勤俭节俭拍手歌
(7)征集节俭金点子
(8)发倡议书(倡议每组派几个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名)。
3、教师小结:刚才各个小组的汇报真是精彩,他们运用自我的智慧想到了那么多的拒绝浪费,力行节俭的点子,真的很了不起。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采访了我们的校长,让我们一齐来听听他对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及对创立节俭型学校的想法吧!
四、教师总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我们记住校长的话,也让我们记住“节俭是美德,节俭是品质,节俭是职责。”让我们同心协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俭节俭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美丽的学校里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创立节俭型学校,节俭型国家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吧!
六、案例研究(活动的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异常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本事。
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表现出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我觉得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收获:
1、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本事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总结交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由于我们的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看着他们认真地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热烈地讨论,严谨地总结,我真实地感觉到了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本事。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
本次教学案例中,兴趣是调动学生一切进取性的起源。孩子们经过观察,采访调查同学、教师、食堂工作人员等途径感受到了学校中浪费现象的严重性,实现了认知目标;自我动手制作有关调查到的浪费现象的幻灯片,制作节俭告示牌、节俭小书签,自编自演小品等,培养了动手本事、学习本事和创新本事;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具体的分工又配合默契、互相合作,不一样研究小组间的互相交流,经验共享等方面,都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有所经历,有所“成就”,探究活动成了他们一种独特的情感享受。经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搜集、分析,能够得出自我的结论——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应当拒绝浪费。这一结论并不要求完全科学化,只要学生能有逻辑地、清楚地表达自我的看法,就予以肯定,满足了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也为他们志趣的构成奠定了必须的内在基础。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悟
浪费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浪费已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国家领导人也发出要建设节俭型社会的号召。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衣食无忧,所以“节俭”意识十分淡薄,能源危机感、社会职责感不强。所以,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职责感。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所强调的是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调查,去研究,去体验,去感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们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欣喜,或沮丧的亲身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一笔不可小看的财富,这种酸甜苦辣的经历也会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4、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
我把全班分成了五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找出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寻找控制浪费的有效途径,学生自我合理分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中,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回答,每一个精美的小制作(节俭告示牌、节俭小书签),一张张很有创意的节俭小报、节俭漫画等,学生们无不为多日来奔波、观察、学习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而骄傲。当他们“沾沾自喜”的同时,正是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然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如何真正当好促进者和引导者,如何关注到全部同学,我想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本事得到了充分锻炼,但也发现学生的依靠性很强,依旧遵循“拔一拔,动一动”的惯性,习惯于“奉命行事”。我想这就是我们长期封闭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应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同时活动中还发现有少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所欠缺,怎样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多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