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4-11-08 22:38:09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概述]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

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

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

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

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有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和它的读音有关系。

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们的读音,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

(“同—桐,风—枫”)“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完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

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字有什么关系呢?

“松、柏、桦”这3个字的基本字和汉字的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声调不同。大家需要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基本字的不同。

“杉、桂”这两个字的右半边也是一个表示读音的汉字,“杉”的右边是“彡”读音shān,“桂”的右边是“圭”读音guī。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

四、了解树木特点,给树木贴

1、给树木贴。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这两句,标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

2、全班汇报,解读儿歌。

预设:这棵树是杨树,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教师:杨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

预设:右边的是榕树,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

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林。在南方,田间、路旁大小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乘凉的好场所。

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预设: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杨树叶、银杏叶、梧桐叶、枫树叶、柳树叶等),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比画手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

人们历来把梧桐树看作吉祥的象征,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以求“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预设: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教师: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预设:这是松树,那是柏树,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们四季都是绿的。

教师:所以儿歌中说“松柏四季披绿装”。松树种类很多,你瞧,这是黄山的迎客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的美人松……姿态各异。还有,松树的果实松子非常好吃。

再看柏树,这些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在很多皇家园林,古寺名刹等地方都很常见。这是天坛公园里的莲花柏、螺旋柏、九龙柏,它们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宝”。

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

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树的叶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

3、同学们把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4、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试着背一背。

五、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

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注意关键笔画:“杨、 ……此处隐藏8463个字……出一组形近字,再组词。“两颗星”

3、请你说一个或一句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三颗星”

五、书写生字

1、出示:醒、鸭。静静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

醒:别丢了左边“西”里的一小横。【甲骨文、金文的“酉”字,像一个酒坛子的形状,它的本义当指酒坛或酒壶。此字后来借用为干支名,为地支中的第十位。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酣、醉、酿、酌、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供稿))】

鸭:书写时注意穿插避让,鸟的横是关键。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5、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回大地》优秀教案 篇八

教学目的:

1.感受春天的美妙,并从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冻、苏醒、发芽、草坪、杨柳吐绿、百花争艳”。

2.再次学习加偏旁,换部分的记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识字、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再次学习加偏旁换部分的记字方法,自己记忆“冻”、“醒”“芽”“坪”“蜂”“鸭”等字。

教学难点:“醒”“蜂”字形记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仔细观察了吗,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草发芽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随即处是:万物苏醒

随之说: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这就是,春回大地。

导入:你们喜欢这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吗?那就赶快翻开书3、春回大地(板书)快读一读。

二、新授

1.自己读课文

指名A生读一读,然后B、C生读

出示词语: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河水解冻、小鸭戏水、杨柳吐绿、百花争艳 (指名读一读)请你们把这些好听的词一起读一读,然后把这些词放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出示:书中前六组

请你们观察上面的6组记字的方法,看看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字的?

东 ——冻(解冻)

星 ——醒(苏醒)

牙 ——芽(发芽)

用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字

地 ——坪(草坪)

虾 ——蜂 (蜜蜂)

鸡 ——鸭 (小鸭)

用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记字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你用你发现的方法记一记这些字。

3.汇报。说一说怎么记住的这个字?然后随字进行指导。

看“冻”为什么加两点水?(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期学过的“汉字真有趣……两点冷冰冰)反问:冻上冰了,你说冷不冷?

什么叫解冻?(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归纳:就是冻着的东西化开了就叫解冻。)

“醒”左边的字念“yǒu”我们可以叫它酉字旁,酉时,这个时辰,代表某一时间,在这个时间该醒了,所以“醒”用酉做偏旁。

酉,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个字是怎么记得?“酉”与“西”进行比较

“芽”方法同上

“地”——“坪”这两个字为什么都用“土字旁”?

还有其它记住“坪”的方法吗?

估计:1.加偏旁的方法平——坪

2.换偏旁的方法 苹——坪

对策:很好,记字的方法有很多,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记住这些字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虾”——“蜂”多让学生体会虫字旁的意思,反问:我们还学过哪些虫字旁的字?说一说

夆,笔顺多让学生说一说。

三、指导书写

板书重点指导“蜂”“醒”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要把两部分写窄一些。

板书指导——认真观察,然后仿写——认真写一写

其它的字,自己观察,自己写一写

四、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